发布时间:2013-06-03 信息来源: 【打印此页】
—— 鄂湘赣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发展观察系列报道之一
5月19日至23日,市科技、财政、国税、地税联合考察组先后赴中部地区的湖北武汉、湖南长沙和江西宜春,对三地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考察,本报记者随同采访。所到之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所呈现出的良好发展态势,政府及政府职能部门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创新举措,都让考察组成员感触颇多。自今日起,本报推出鄂湘赣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发展观察系列报道三篇,以期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推动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提速发展,敬请关注。
这是一次思想的大碰撞。
5月19日至23日,市科技、财政、国税、地税联合考察组抵荆楚,达三湘,赴赣鄱,一路行来,一组组令人震撼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数据、一个个“新”光闪耀的鲜活故事,在考察组成员脑海里不断叠加,创新的力量让城市充满灵动和希望。
在中部六省,说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不能不提湖北和湖南。这两个省份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大、质量效益好,已成为当地引领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虽然排名在河南之后,但一些城市高企呈现出迅猛发展态势,令人刮目相看。
到发达地区学先进经验,到相对欠发达地区横向对比,探索其高企发展背后的奥秘。以考察为契机,学经验,找差距,推动我市高企提速提质,是此次考察组的目的所在。
这样一组数据,让考察组每个成员心里都沉甸甸的:截至2012年年底,湖北省拥有高企1550家,湖南省拥有高企1700家,这两个省份的省会城市高企数量更是高居中部六省省会城市榜首,武汉820家居第一,长沙800家居第二。值得一提的还有江西的宜春,2008年只有三家高企,基础并不算好,但2012年全市高企已达到50家,其中仅2012年一年就新增21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称奇。
回看河南,全省仅有高企751家,在中部六省排名第四。我市高企34家,位列全省18个省辖市第五。
一次次座谈,一回回探究,这些省、市高企发展又好又快的奥秘是什么?
开放搞活,放水养鱼!
五天来,这八个字一次次冲击着考察组成员的心灵。
如何开放搞活、放水养鱼?
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是关键。
正是政府给力、部门协力、企业发力,高新技术产业才风起云涌,形成蔚然之势。
政府给力,政策创新。三地都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制定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要指标等考核奖励制度,财政科技投入机制也得以创新,建立了科技金融合作平台,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以长沙市为例,2007年至2011年累计财政预算内科技投入56.3亿元,年均递增22.1%。
宽些,再宽些;活些,再活些。一切服务企业,一切方便企业。高企申报和认定程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目前三省高企申报和认定走的都是“快车道”,最大限度地减少程序和中间环节。企业申报只需市级科技部门审验盖章直接提交省科技厅,再由省科技、财政、国税、地税四个部门共同组织专家评审即可,湖北省认委会还要求须在专家评审后五个工作日内完成审定。中介机构在企业的申报认定过程中发挥了市场主导作用。
武汉市武昌区科技部门负责人告诉考察组成员,武汉将原来的每年双月上报改为长年受理申报,企业申报认定不再受时间限制。
长沙市科技部门高新处负责人坦言,企业到市科技局申报只需10分钟。
而我省的高企申报目前依然执行着“最严”标准。以县市区企业为例,县市区企业需先分别盖完县市区科技、财政、国税、地税四个部门的章,再由市级科技、财政、国税、地税四个部门共同盖章,才由市级科技部门提交省科技厅,由省四个部门共同审定。这样的申报,最快也要两个月时间,且申报认定一年只有两次,错过了就得再等一年。同时,中介机构亟待规范,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政府部门携手为培育高企服务也是三地的亮点。
今天的高企,就是明天的希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各相关部门都达成这样的共识。科技、财政服务在前,税务部门认真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少10%(国家规定企业所得税按25%缴纳,高新技术企业减10%,按15%缴纳,减免的税收用于企业科技研发)及研发经费加计扣除等政策,激发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积极性,形成创新驱动的良性循环。2008年至2012年五年间,湖南省减免高新企业税收逾252亿元,仅长沙市高新区五年就减免高企税收32.15亿元,相当于2012年其全年入库税收。
税收尽管暂时减少,却有效涵养了税源,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真金白银的帮助,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日益增强。2012年,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以不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的数量实现了全省28.3%的工业增加值,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显著。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0亿元,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08年的3000亿元跃升到2012年的6500余亿元。
反差,令我们惊醒。这些年,我市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全市科技创新取得了长足进步,各种保障科技创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机制形成并逐步完善,各部门也为创新发展提供主动服务,2008年至2011年,税务部门共减免高企税收4亿多元。但与考察的三地相比,我们服务创新的意识还远远不够,为企业营造环境、减负松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他山之石可攻玉,观念一变天地宽。当前,我市正处于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关键时期,如何打造焦作科技创新升级版,放水养鱼所带来的标兵启示值得我们深思。
记者感言:三地放水养鱼,给人启示良多。
放水养鱼,就要把水放足,让鱼儿游得欢、长得壮,这样才更能激发鱼跃龙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放水养鱼,就要给鱼儿充分的自由,明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什么必须由政府来做,什么又应该交给市场去做,让鱼儿们摆脱束缚,轻松前行。
放水就要放足,放水就要放心。万不可一个个规矩、一条条禁令管着,资源配置、优惠政策跟在频繁的检查和考核后面挤牙膏,弄得鱼儿们渴不死也游不动,精神高度紧张,更不要说有心思去跃龙门了。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需要放水养鱼。鱼跃龙门,回报社会的将是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