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电子商务

武陟县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19-06-24 信息来源: 【打印此页】

电商扶贫带头人

王富军:种粮大户带民富

5月25日,2017年度“河南十大三农新闻人物”揭晓,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河南菡香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武陟大米”生产基地、产业扶贫基地负责人王福军荣登榜首。

王福军创办的河南菡香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经过十几年发展,跨两市(焦作、新乡)四县(武陟、新乡、获嘉、原阳)组建了河南省首家合作联社——焦作菡香沿黄稻米合作联社,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5万余亩,直接辐射带动农户7000余户。

武陟大米创立于明朝初期,盛产于黄沁冲击平原,为“三品一标”农业产品。但是,武陟大米在网络上却长期面临着“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局面。2017年下半年,在武陟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王福军与政府团队三上杭州对接洽谈,最终“武陟大米”以地标产品成功与阿里巴巴合作,取得了全国大米天猫上行的优良资源,在全国50余家递交的县域中脱颖而出。9月第一家入选开设天猫武陟大米官方旗舰店;10月“武陟大米”入选贡米国家博物馆(全国5家入选),河南省首家入驻阿里巴巴兴农扶贫频道;11月,武陟县长秦迎军在杭州通过直播把武陟大米推向了全国观众面前;12月,王福军入选全国农业劳动模范。

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同时,王福军的精准扶贫步伐也在进行中,实施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工程,吸纳马宣寨村、韩村、杨洼一街等村27户贫困户入社,一是用高于市场价收购贫困户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免费切耙、耕种、收割,统一配送化肥、种子等措施,入社贫困户普遍增收1000元;二是建立“产业+慈善+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拿出30万元产业资金和慈善资金,按年息10%进行分红,使27户贫困户年增收1100余元;三是主动关怀帮扶,重大节日对三个村27户贫困户走访慰问,户均发放现金200-500元、大米50斤,随时解决了贫困户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电商扶贫带头人

“村长”郑亚东与他的“村与良田”

5月29日一大早,武陟县大虹桥乡村与良田“村长”郑亚东来到了他的网络定制山药地,开始了他的今日“网事”,检查山药地生长情况、给地主们拍照、指导村民科学管理。

提及郑亚东,名气可真不小,网络达人、90后省委组织部选调生、河南省扶贫青春榜样、焦作市十大杰出青年、“村与良田公益项目”发起人,网络山药村“村长”......2011年郑亚东参加河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计划分配到兰考县;当年河南团省委选拔他到杭州从事河南籍在浙江青年联络服务工作;2014年河南省委组织部选调优秀青年下乡,郑亚东来到了武陟县大虹桥乡政府工作。

在杭州接触的前沿互联网思维深深影响了郑亚东,如何将互联网与农民对接成为他到农村工作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为此,郑亚东开始了近半年的田间走访和入户调研。武陟县是“四大怀药”的主要原产地,大虹桥乡又是铁棍山药的主产乡镇之一。当地村民散户散种、自产自销的传统生产经营方式滞约着山药的良性发展,发生过宋利国等种植户被商贩欺骗的事情。同时,年轻人外出打工、土地流失严重,农民收益寥寥。怀着对农民和土地特殊感情的郑亚东,决定利用他在杭州学到的“互联网+”运作模式,用互联网带富农民。

“传承农耕文明,守护绿色田园,让贫困群众接受、融入网络,为城乡居民提供放心、健康食材,实现村村有良田,户户能致富。”——这是郑亚东发起的武陟县“村与良田”公益项目所定的目标。

“村与良田”公益项目组以高于周边价格流转本地农民土地,并通过众筹方式,以每亩2.4万元左右承包给网上征集的“地主”。“地主”来自全国各地、他们从网络上买到这块山药地的收益权、在微信中关注山药的成长。农民变成网络地主雇佣的工人、采用有机生产模式帮助地主种植管理收获山药。这种让种植户代管代收、让地主承包土地的方式,彻底消除了中间环节、实现了农民与消费者面对面、农产品从地头直达城市地主的餐桌。城里人热切参与,满足了他们田园生活的梦想;庄稼人也乐于接受,一份地不出家门收益2000多块钱。

上海戏剧学院何畅教授在微群评价:“线上,我们感受山药无公害种植管理。线下,自己参与体验农业种植过程,在保证自己吃的同时也把自己地里的山药赠送给亲戚朋友,很有意义。”

“没想到农业能这么“精”做,庄稼地这么“金贵”,我们家的收入这么快提高,就连村里一群闲着没事干说闲话的妇女们也成了拔草、整地的大忙人,变化真大呀!”村与良田村民、朱原村贫困户朱小祥深有感叹。

从村民眼中的“毛头小伙、没干过庄稼活、网络种植销售华而不实”到“能人、“村长”、绿色家园的缔造者”,郑亚东以自己的勤奋和执着融入了村民之中,让村民与全国各地成功人士交上了朋友,部分村民人生实现了多个第一,第一次网络交易、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住在“地主”开的五星级酒店......

“村与良田”项目所帮扶的两个合作社也发展得有声有色。目前,共有社员80余名,300余名“地主”,覆盖朱原村、东张村等6个村近500亩土地,种植无公害铁棍山药、花生、香梨等作物,3年时间累计帮助群众销售农产品近500吨,创收600万元。“村与良田”菜地还把这个经营模式与精准扶贫联系起来,以每股1000元、每年12%的收益吸引100户贫困户加入。

 

电商扶贫带头人

张俊巧:夫妻巧绘“便民网”

销售额突破亿元,微信交易超千万元,14辆运输车、45个农村便民服务站、3个大型商超中心……一项项数据,展现了张俊巧夫妻引领的焦作多美多商贸有限公司的成果。

2010年,张俊巧、秦玉林这对80后小夫妻创建了多美多商贸有限公司,2016年启动了“多美多便民网村村通项目”,开始打造多美多农村电商平台、他们在农村建立微信群、接受农民的微信订单、把蔬菜、面条、豆腐、馒头这些日常食品按照网络订单称重分包、用自己物流车辆送到农村。微信卖菜、又好又快,多美多已经在嘉应观,圪垱店,乔庙,谢旗营,木城、龙泉等乡镇办事处设立了45个村级便民服务站,公司员工480人,其中大学生58人,返乡创业农民工120人,低保户,贫困户130人。

按照顾客按需定制,企业精准配送的原则,多美多帮助周边种植户销售了近万吨商品。2017年6月,詹店镇冯庄村贫困户魏新奎、合作社詹利梅等群众100余亩土豆滞销,张俊巧夫妻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微博进行爱心呼吁,引起焦作晚报、自媒体等各个媒体全力跟进和关注,多美多公司补贴市内运输费用,2天完成网上定购,3天配送结束,帮助贫困农户销售土豆30多万斤,洋葱1000多斤,为农户挽回损失10余万元。同时,张俊巧夫妻对嘉应观乡二铺营村,大刘庄村,西五村50余户贫困户进行了节日帮扶,与贫困村朱原村签订了包销种植示范基地,帮助贫困户从种植到收货一条龙服务。